昆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工作动态
实践教学中心以“理论赋能实践,实战提升能力”为核心,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至今,有序保障多场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同步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进阶:
春季实践教学情况:
第一周:双会保障零疏漏,全程补位显担当
本周完成2场活动保障,包括昆明传媒学院教职工大会、校企合作签约授牌仪式2025届毕业生就业推进会的会议议程等凸显“灵活顺畅”与“细节把控”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流程衔接精准,问题处置高效:提前梳理两场活动的核心议程与关键节点,针对教职工大会的人员签到集中、校企签约仪式的多环节衔接等难点,制定全流程保障预案。现场通过实时调度及时化解设备临时故障、嘉宾行程变动等突发状况,确保两场活动环节紧凑、衔接顺畅,未出现流程中断问题。
2. 跨场景能力补位,保障质量升级:面对教职工大会的政策传达需求与校企签约仪式的形象展示、就业推进目标差异,主动补位优化服务。在大会端强化音响调试与议程同步,保障信息精准传递;在签约端协助完善授牌流程、梳理校企合作与就业衔接的核心信息,助力活动达成“展示合作成果、推进毕业生就业”的双重目标。
3.细节把控到位,服务闭环完整:从前期方案制定时的需求对接、设备彩排,到活动中的动态服务响应,再到会后的物资清点与流程复盘,形成全链条保障闭环。针对两场活动的不同属性,精准配置人力与物资,如为签约仪式备齐备份文件与授牌物料,为教职工大会优化座位布局与导视指引,以专业细节体现保障价值。
第二周:应急处变稳节奏,护航评审铸精彩
本周完成1场活动保障,包括社团文化节终审等凸显“应急处变”与“主动优化”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突发问题响应及时,保障评审流畅性:针对社团文化节终审中出现的节目顺序临时调整、设备兼容故障等突发情况,快速协调现场团队重新排定流程、更换备用设备,仅用5分钟便恢复评审节奏,避免因意外影响终审进度与社团展示效果。
2. 主动补位优化流程,提升评审专业性:发现评审环节缺少“评分标准可视化公示”与“社团答疑衔接”环节,主动补位制作评分细则展板,并协调专人负责评审间隙的社团咨询引导,既让评审流程更透明,也帮助社团清晰了解评分逻辑,凸显流程补位能力。
3.细节服务精准匹配,强化活动体验感:结合终审场景需求,提前预判社团展示的物料存放、候场秩序等痛点,主动划分物料临时存放区、设置社团候场引导岗;同时协助评审团整理评分表、统计分数,以“多做一步”的细节服务,保障评审高效推进与社团参与体验。
第三周:攻坚克难保顺畅,服务周全显担当
本周完成3场活动保障,包括足球联赛、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教师论文指导专题讲座等凸“攻坚克难”与“周全服务”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跨场景应急处置,保障多元活动有序推进:针对足球联赛的场地器材突发故障、“开学思政第一课”的多媒体设备调试难题、论文指导讲座的参会人员动线拥堵等不同场景问题,快速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如紧急调配备用足球门、优化思政课音视频同步参数、增设讲座现场引导标识,确保三场活动均按计划顺利完成。
2. 主动补位优化体验,提升活动服务质感:在足球联赛中补位承担裁判辅助与球员后勤保障工作;在思政第一课中主动协助讲师梳理课件逻辑、衔接互动环节;在论文讲座中补位整理讲师分享资料并同步分发,通过多维度能力补位,既填补了流程缺口,也提升了参与者的体验感。
3.全流程细节把控,夯实保障专业度:从前期活动需求对接、风险预判,到现场动态响应、环节衔接,再到后期物资清点与反馈收集,形成全链条保障闭环。例如提前检查足球联赛场地安全隐患、调试思政课直播设备信号、规划讲座签到与提问流程,以专业细节凸显保障能力。
第四周:多线并进强实战,流程优化促协同
本周完成4场重点活动保障,包括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形式政策报告会、心理健康讲座及校园艺术节开幕式,其中“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与“形式政策报告会”充分展现学生在复杂场景下的技术适应与流程优化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多场景设备快速切换:学生在足球赛场成功搭建户外扩声系统,精准控制人声与背景音乐平衡;同步完成报告会无线话筒阵列调试,实现发言席与观众区声场全覆盖,零延时切换不同活动音频配置。
2. 关键技术环节突破:通过现场带教掌握数字调音台场景预设功能,针对心理健康讲座不同环节(访谈/冥想/互动)建立独立参数模板,优化领夹话筒灵敏度设置,有效抑制现场反馈啸叫。
3. 全流程协同能力提升:实施“活动前预演+活动中跟岗+活动后复盘”机制,学生独立完成足球联赛颁奖环节音乐播控与话筒调度,形成标准化检查清单(设备续航测试、备用线材布置、应急流程演练)并在团队内推广。
第五周:多维场景强实战,流程精进促规范
本周完成3场重点活动保障,包括全校安全保卫工作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开班仪式及校园快闪活动。其中“青马工程班开班仪式”与“快闪活动”充分展现学生在不同类型活动中的快速应变与流程执行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精准应对多场景需求:学生在安保工作会中完成多路话筒电平统一调控,保障发言清晰稳定;针对快闪活动流动性强、准备时间短的特点,快速部署移动音响系统,实现声场无缝覆盖。
2. 关键流程协同与细节把控:通过“彩排+带教”熟悉青马工程仪式各环节节点,独立完成国歌播放、话筒递接与音乐起止控制;主动与主办方确认流程变动,优化中场视频与主讲人音频切换时机。
3. 团队实操与经验内化:依托“任务分岗+现场复盘”机制,学生掌握突发状况应对策略,如在快闪活动中快速排查无线麦克风信号干扰,形成“活动前检查—活动中监控—活动后归档”的标准化作业意识,有效夯实团队协作基础。
第六周:多维赋能强体系,高强度保障促进阶
本周完成10场重点活动保障,包括泼水狂欢节、联合国人口基金TBT昆传训练营(四场)、地震演练、退役复学士兵欢迎会暨征兵工作部署会、招生直播(三场)等。其中“泼水狂欢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TBT训练营系列”突出展现学生在高强度、多类型任务中的快速响应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精准应对复杂场景挑战:学生在泼水狂欢节中成功部署防水音响系统,优化湿环境下的声压覆盖与设备防护;针对四场TBT训练营连续举办的特点,实现设备快速转场与多套话筒系统轮换使用,保障国际连线音质清晰稳定。
2. 高强度任务中的技能整合:通过“以战代练”完成征兵部署会多领导发言与颁奖环节的话筒调度,同步掌握招生直播中声卡、混音器与推流软件的协同设置,强化在实况场景下压缩器与降噪功能的参数调节能力。
3. 系统化经验沉淀与流程优化:依托“分组轮岗+日清复盘”机制,学生在地震演练中实现3分钟内完成移动扩声系统应急部署,形成“国际会议设备清单”“户外活动防水作业指南”等标准化文档,构建起多任务并行保障能力,为后续大型活动储备关键技术路径。
第七周:技术保障深化,价值输出显性化
本周完成7场重点活动保障,包括三场招生直播、AI科普讲座培训、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两红两优”表彰大会及入团仪式。其中“AI科普讲座”与“三场招生直播”展现学生在技术型任务中的快速学习与稳定执行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精准应对多类型技术需求:在AI科普讲座中,学生独立完成演示电脑、直播设备与调音台之间的音频路由搭建,有效解决视频会议系统与现场扩声的耦合干扰;针对三场招生直播场景统一性强的特点,形成标准化设备清单与接线图,实现10分钟内快速开播。
2. 关键环节流程优化与衔接:通过“预演+跟岗”掌握表彰大会与入团仪式环节转换节点,精准控制颁奖音乐起止与话筒调度;在思政课比赛中配合完成7位选手随身麦克风的快速切换与电平平衡,确保赛程顺畅。
3. 团队经验内化与标准建立:依托“以岗代训+每日小结”机制,学生总结出“直播音频检查单”“仪式类活动流程卡”等实用工具,掌握突发性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步骤,初步构建起“任务分责–过程管控–结果复盘”的闭环作业能力,为后续同类活动夯实基础。
第八周:联动拓展搭平台,实践落地育英才
本周完成5场活动保障,包括“社会公益绽光芒 雷锋精神展担当”--2025年六校联合寒假社会公益(校赛)暨雷锋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大会活动,文化产业管理公开课,广告学公开课,教职工大会第二次会议,音乐会凸显学生“联动拓展”与“落地生根”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公益表彰大会实现校际育人联动:通过六校联合举办公益校赛暨表彰活动,将雷锋精神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深度结合,既强化了学生社会责任担当,也搭建了校际公益实践交流平台。
2. 专业公开课夯实学科教学根基: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两场公开课精准聚焦专业核心内容,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学习场景,有效提升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
3. 音乐会凸显学生实践能力落地:以“联动拓展”与“落地生根”为核心,在音乐会保障中充分检验并展现了学生应对现场需求的灵活处理能力,实现了实践技能的具象化输出
第九周:创新融合强育人,多元赋能促成长
本周完成7场活动保障,包括“品牌的力量”讲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思政课” 暨《格物知中华 —— 文物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云南篇)进高校活动》,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会,社团文化节彩排,社团文化节,数媒专业论文答辩,招生直播凸显学生“创新”与“赋能落地”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思政课实现育人形式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思政课”联动《格物知中华》文物进高校活动,将融媒体技术与文物背后的民族交往故事结合,让思政教育从理论走向具象,强化了学生对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
2. 社团文化节激活校园多元活力:通过社团文化节彩排与正式活动的全流程保障,为学生社团搭建了集中展示的平台,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场景,也促进了不同社团间的交流协作,激发了学生自主组织与创意表达的热情。
3. 专业实践凸显学生核心能力:数媒专业论文答辩中,学生充分展现“创新整合”与“赋能落地”能力,结合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会的实践呈现,形成“学术答辩+艺术实践”的双重检验场景,有效验证了学生专业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效果。
第十周:思想铸魂育骨干,实践淬炼展担当
本周完成3场活动保障,包括影视传媒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青春乐动 聚力前行』昆明传媒学院首届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彩虹跑启动仪式,凸显学生“思想引领”与“实践淬炼”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青马工程开班强化骨干思想引领:影视传媒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培训班顺利开班,为青年学生骨干搭建了思想淬炼平台,通过系统化培养,助力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政治素养与组织引领潜力。
2. 户外素质拓展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首届“青春乐动 聚力前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以实践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协作完成挑战中强化团队凝聚力,同时在应对户外突发情况时,充分展现“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个人与团队能力的双重提升。
3. 彩虹跑启动激活校园青春氛围:彩虹跑启动仪式的保障工作中,学生在流程衔接、现场秩序维护等环节主动“实践淬炼”,高效保障活动顺利开启,不仅营造了轻松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具象化呈现了学生的现场应变与协作执行能力。
第十一周:统筹多线强执行,淬炼骨干育新风
本周完成4场活动保障,包括足球联赛开幕式,足球联赛闭幕式,青马开班仪式,昆明传媒学院草地音乐节_燥热地平线,凸显学生“统筹执行”与“育人赋能”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足球联赛开闭幕式实现体育精神与组织能力双落地:通过全流程保障足球联赛开、闭幕式,既传递了拼搏协作的体育精神,也让学生在赛事流程衔接、现场秩序协调等环节充分展现“问题解决”能力,确保系列体育活动高效闭环。
2. 青马开班仪式筑牢青年骨干思想根基:青马工程开班仪式的精准保障,为青年学生骨干搭建了思想淬炼的核心平台,助力其提升政治素养与责任意识,为后续校园服务、社会实践储备了具备引领潜力的骨干力量。
3.草地音乐节“燥热地平线”激活校园文化与实践能力:成功保障草地音乐节,不仅营造了热烈鲜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更在舞台搭建、设备调试、流程把控等环节主动“能力补位”,以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确保文化活动高质量呈现。
第十二周:技术保障精准赋能,多维支持全程护航
本周完成3场活动保障,包括民族文化彩排节,毕业作品影展,戏剧学院录音等,“浸润行动计划总结暨出征仪式”活动凸显学生“技术保障”与“精准支持”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完成3支话筒配置与扩声设备调试,确保影展现场音频清晰传递,精准匹配影片播放与解说需求,为观众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保障毕业作品的完整呈现与艺术效果传达。
2.提供1台小蜜蜂设备并完成设备调试,解决录音场景中的声音采集问题,确保戏剧台词、音效等音频素材清晰收录,无杂音干扰,为后续音频剪辑、作品合成提供高质量原始素材支撑。
3.配备2支话筒并做好扩声通知准备,保障彩排过程中各节目指令传达、演员台词与音乐的清晰输出,帮助参演人员精准把控表演节奏与流程衔接,为正式演出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十三周:多元实战淬炼能力,多维协同贯通价值
本周完成9场活动保障,包括蓝花楹音乐节彩排,关于开展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2025年普法宣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低空经济学院成立暨樱花音乐节,消防演练等,“浸润行动计划总结暨出征仪式”活动凸显学生“多维协同”与“实战赋能”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实践场景多元,深度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蓝花楹音乐节彩排的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樱花音乐节的跨场景活动衔接,到消防演练的逃生障碍处置、浸润计划的成果梳理痛点破解,多类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平台,推动学生在资源整合、临场应变、团队协调等维度的能力落地。
2.活动融合度高,实现“文化+学术+公益+安全”多维价值联动:低空经济学院成立与樱花音乐节结合,兼顾学术启动与文化氛围营造;普法宣讲进校园与浸润计划分别聚焦法律普及和帮扶实践,消防演练筑牢安全底线,蓝花楹音乐节传递地域文化,多主题活动相互补充,形成覆盖学生成长多领域的价值体系。
3.成果导向清晰,兼具总结沉淀与未来延伸:一方面,浸润计划总结会系统梳理帮扶成果、提炼可复制经验,普法宣讲、消防演练明确“意识提升+技能掌握”的实效目标;另一方面,低空经济学院成立、浸润计划出征仪式为后续学术建设、公益行动锚定方向,实现“当下成果落地”与“未来行动启航”的有效衔接。
第十四周:融合创新育全人,闭环赋能促长效
本周完成6场活动保障,包括:民族文化节大联排,民族文化节,音乐与舞蹈学院课程思政音乐会 ,地震演练等活动凸显学生“融合创新”与“闭环赋能”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文化传承与实践深度融合,强化成果落地:民族文化节从“大联排”到正式举办,通过反复打磨民族歌舞、服饰展示等节目,既解决了排练中节奏衔接、动作规范等问题,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音乐与舞蹈学院课程思政音乐会则将艺术表演与思政元素结合,实现“艺术技能展示+价值观传递”的双重落地,让文化与思政成果可见可感。
2.安全与育人目标并重,构建多维培养体系:地震演练聚焦“应急能力提升”核心成果,通过模拟震后疏散、自救互救流程,让学生掌握逃生技巧、明确应急职责,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同时,民族文化活动与思政音乐会从文化认同、价值引领维度发力,与安全演练形成“文化+思政+安全”的多维育人闭环,全面覆盖学生成长需求。
3.过程与成果双向赋能,推动持续发展:民族文化节大联排通过问题整改优化活动质量,为正式举办奠定基础;地震演练后可总结疏散效率、流程漏洞等经验,用于完善后续应急方案;课程思政音乐会则能提炼“艺术+思政”的课程融合模式,为音乐舞蹈类专业思政教学提供可复制经验,实现“过程优化成果,成果反哺未来”的良性循环。
秋季实践教学情况:
第一周:高效保障筑基础,带教复盘促进阶
本周完成11场活动保障,包括戏剧学院录音、学生代表大会、迎新活动、浸润行动计划总结仪式、升旗仪式等,“浸润行动计划总结暨出征仪式”活动凸显学生“问题解决”与“能力补位”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精准解决实操问题:学生排查纠正音响摆位偏差、修复立体声分支线“一轨无声”故障,提前调试领导讲话话筒支架高度与增益,保障活动声学稳定。
2. 快速补位技能短板:通过“实操带教”恢复假期后设备操作熟练度,掌握MGP16X调音台接线、功放音量平衡调节,主动与秘书对接音乐播放节点,深化压缩器核心参量理解。
3. 团队带教积累经验:依托“组长带教+实践复盘”,学生掌握扩声全流程要点(设备排查、场景适配、应急处理),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闭环,为后续教学储备力量。
第二周:多元教育助适应,实践带教强技能
本周开展8场活动,含升旗仪式、新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际班活动、迎新活动等,“新生开学第一课”系列教育活动实现“新生认知”与“学生实践”双重赋能。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主题紧扣办学特色:以“融汇中外,筑梦传媒”为核心,结合学校传媒定位,通过“实操带教+问题导向”,既帮助新生建立学校认知,又提升大二、大三学生设备操作与跨岗位衔接能力。
2. 内容兼顾素养与实操:覆盖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专业启蒙等新生必备知识,同时依托“组长带教”,让学生掌握扩声、录视频、PPT制作全流程技能,积累后台岗位经验。
3. 形式强化参与吸收:采用讲座、互动交流打破单一讲授,通过“沉浸式实操+带教协作+复盘总结”,提升学生参与感与技能吸收效率,为“理论到实践”转化奠基。
第三周:实战转化破局限,协作应变提能力
本周保障9场活动,涉及学生会大会、教师节活动、社团文化节初审、毕业生培训、安全教育讲座等,学生会大会活动中,学生展现出显著的“理论转化”与“应急协作”能力。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理论实操深度融合:学生掌握艾伦赫塞-QU32数字调音台、音分、时序器功能,精准实操“主扩(电脑-调音台-音分-功放-音箱)”与“返听(电脑-调音台-MIX通道-功放-返听音箱)”信号流程,突破课堂模拟局限。
2. 应急应变能力进阶:面对突发状况冷静处理,主动承担视频、PPT播放等辅助工作,展现对活动流程的整体把控,对比以往“手忙脚乱”实现明显成长。
3. 主动反思明确方向:初次接触数字调音台的学生,通过同学讲解、观察主调快速学习,赛后清晰认知“数字台知识不足”短板,明确“多学多请教”的提升目标。
4. 跨角色协作适配实战:主动与活动负责人、主调沟通衔接,保障音频操作与活动流程同步,实现从“单纯操作设备”到“融入活动整体”的角色转变。
第四周:技术实操强基础,规范管理筑安全
本周完成7场活动保障,包括国家网络安全宣传、红色电影周、齐越朗诵艺术节筹备、学业规划讲座、就业创业培训等,“职有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展现学生突出的技术与责任意识。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系统搭建精准高效:学生熟练完成“PC→调音台→功放/音分→音箱→时序器”全链路连接,针对DPA电容话筒指向性、音分180Hz以下低频保留参数提出适配建议,保障音频效果零误差。
2. 新技术应用规范专业:首次接触电源时序器后,快速掌握“前级设备先开、后级设备后开”的开关机逻辑,严格按“每组30A最大电流、1.5秒延时供电”设置参数,实时监控规避电流冲击风险。
3. 全流程复盘促提升:学生总结“音分低频补偿”“DPA话筒拾音优化”经验,直面时序器调试初期不足,提出“深化设备原理学习”的改进方向,实现“实践-反思-提升”闭环。
第五周:创新实践显专业,协作反思促成长
本周共举办7场活动,涵盖艺术团选拔、学术委员会成立、新生入党启蒙、迎新晚会等,其中“爱在云南、就在云南、创在云南”大学生一站式社区庆国庆迎中秋创新创意集市为核心亮点活动。
本周亮点活动核心成果
1. 设备选型彰显专业思维:学生紧扣“广场场景+人声音乐双信号需求”,选用MGP32X调音台(承载多通道信号)、双十五音响(保障声场覆盖)及均衡器、压缩器(优化音质),规避“盲目追求参数”误区,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突破。
2. “传帮带”构建互助生态:高年级学生通过“前期风险预判(如提醒携带中补音箱)、现场问题补位(调节效果器改善人声)、后期复盘引导”,以“锻炼低年级能力”为目标,打造“老带新”良性协作模式。
3. 深度反思形成成长闭环:学生从“啸叫问题”关联“室内外声学差异”,从“人声干涩”追溯“AUX辅助输出流程漏洞”,将问题与“六种输出功能”“声上声技术”等理论结合,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关联理论-明确改进”的成长路径。
实践教学中心将持续以“实战”为核心,不断优化活动保障与能力培养机制,助力学生在专业领域实现“从会到精”的进阶,为学校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昆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2025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