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马宁亲临昆明传媒学院《辙印》拍摄现场,以实战经验赋能青年创作

  • 时间: 2025-03-06
  • 作者: 崇晓花
  • 点击:

2025年3月3日,在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的助力下,昆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学院2021级毕业作品《辙印》剧组迎来重磅指导——马宁导演深入拍摄一线,针对短片镜头语言、场景调度等核心环节展开现场教学。这部聚焦乡村公路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在马宁导演的实战化指导下,实现了从文本到影像的质感升级。

在山区公路主场景拍摄中,马宁对长镜头的运用提出关键建议。他指导摄影团队采用“动静结合”的运镜逻辑:镜头从教室外墙斑驳的奖状墙缓慢推进,穿过半开的木窗,最终定格于黑板前佝偻的背影。这一连贯的视觉设计,将人物与环境的共生关系融入画面运动轨迹。“长镜头不是炫技,而是要让时空流动自然承载情感重量。”马宁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演员走位与机位调整,在单一镜头内完成从环境铺陈到人物特写的情绪递进。

此外,马宁导演重新设计了场景的光影结构。他要求将教室的钨丝灯替换为老式煤油灯道具,利用实际光源营造出昏黄的光晕效果。

在道具细节把控上,马宁导演展现出标志性的严谨态度。他建议将剧本中设定的现代保温杯改为90年代常见的搪瓷缸,并现场示范如何通过道具使用增强表演真实性:“注意观察杯口长期茶渍形成的环状印记,这些岁月痕迹比台词更有说服力。”

拍摄间隙,马宁与创作团队围坐探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论。他强调“摄影机要像呼吸一样贴近土地”,建议在山区外景拍摄时固定使用手持稳定器,“轻微的自然晃动才能传递出土地的脉搏”。对于年轻导演普遍关注的“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叙事效率”问题,他以现场拍摄的送别戏份为例,解析如何通过车窗倒影的构图设计,在单个画面中同时呈现离别双方的情感状态。

此次现场指导不仅是昆明传媒学院“马宁导演工作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对青年影视创作者支持的具体体现。剧组将根据马宁导演的建议,对关键场景进行二次创作,计划通过冷暖色调的渐进变化。

马宁导演的实战经验让青年创作者深刻体会到“每个镜头的设计都是对生活的二次发现”,而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的助力支持则为他们的创作之路铺设了更加坚实的基石。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17 18:06:03